沸沸扬扬炒了大半年的“华南虎事件”终于在这个大家都放假的礼拜日尘埃落定,今天上午十点,陕西省****的新闻发布会正式终结了震惊中外的华南虎造假者丑恶的嘴脸,周正龙被批捕、厅长被警告、两名副厅长被解职,一共十三个涉事人被处分,现场还展示造假道具,算是彻底的给这个案件结了案,真是大快人心,回顾整个过程,这应该是互联网与人民的胜利。
首先,这件事情如果没有互联网上专业级的摄影爱好者的“PS火眼”发现问题,那这二万块钱周正龙就拿定了。其次,如果没有更热心的论坛网友那热烈的2.0跟贴与BBS讨论精神,那么民间的声音还只是算做一点异声,谁都听不到,陕西省林业厅的新闻发布会开了也就开了。再次,如果没有每天流量惊人的门户网站从报道到后期的“纠纷”再到参与的话,这个事情不可能通过互联网影响到各家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们。之后,如果没有影响绝大部分中国日常人民的传统媒介的大篇幅疯狂报道与中国新闻的开放与自由的话,那么这件事情也不可能会形成“全体公民”两派参战的全民影响。之后,如果没有像2.0的博客给事件的正反两方充分的展示与表达自己思想的个人媒体进行从辩证到人身攻击这样充分展现人性的平台的话,那么这个事情就没有那么让你刻骨铭心的记住与那么多次起伏迭荡的高潮。也正是不断由互联网推波而出的高潮,才会“华南虎”的知名度一下子感知了全世界,也正是这起源于互联网的知名度,让造假者最后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时也不是所有的人民眼睛都雪亮,整个事件过程中,有渭泾分明的挺虎与打虎两派,也正是有了两派,才会让这只假的“华南虎”不只是一个故事,还会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事件。从技术上来看,一动不动的老虎,有点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有假,但是与周正龙在一条船上的那些利益相关者呢?当人民声音刚响起的时候,还小的时候,他们串成一片,上下齐心,连脑袋都拿出来担保了,哈,如果有机会让我见到周正龙,我一定问一句话:难道你的脑袋是夜壶,这么不值钱?到了后来,像有了像傅德志、郝劲松这样抵着压力坚持真理的人多了起来,人民的声音大了起来,眼睛雪亮的群众多了起来,我们英明的党和政府领导人关注了起来,那般不要道德与良心的造假者才怕了起来,最令人不可置信的是为了圆谎今年4月周正龙竟然又伪造起了老虎的脚印起来,常言道,知错能改,这是小学生也明白的道理,但涉事的个别官员为了自己的乌纱帽,竟然可以忘记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身份,伙同周正龙造假。对于这样不思悔改的份子,今天的发布会就是他们的曝光台,但我又看到这次被免职的副厅长接受采访时还说“接下来还是开心生活”,有悔么?有改么?这表明他从事前到事中再到事后,根本就是不思悔改,这样的人,人民与政府会再给他机会么?
自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开新闻发布会宣传虎照开始到今天为止,这次经历了8个月另17天的华南虎事件终于落下帷幕,相信这件事情不会被历史学家与互联网忘记,也相信大家都会从这次事件上看到一些什么,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华南虎事件,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最佳证明,也是互联网与人民的胜利。
企业融资是一件很像针线活的事情,要细心,再细心才行,一不小心,风投们的钱就与你无关了。我在做很多这方面工作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每个项目在融资时都有很强烈的融资“个性”,有的企业融资就是市场这一关过不去、有的问题出在模式上、有的问题出在团队上,如此等等,每个企业都有很多不同的“敏感区”,融资前把握住这些敏感区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模式敏感型
有的企业敏感在于模式,模式不行,团队再牛,钱再多也不行。我有朋友有一间软件企业,一年利润过千万,但模式不行,VC们也就不看好,因为他是靠一单一单的招投标生意来赚钱的,这样做的问题在于VC的钱就算进来了,也不会一下子就发挥出十足的资本密集的壁垒效果出来,因为他没有办法爆炸性增长,你就算有再多的钱,他也得一单一单的去打单,很可能投资进入后的结果成了今年1000万利润,明年1500万,后年2000万,这很好么?不好,因为VC们最佳退出是上市,不是分你的红,所以要求你在3-5年基金存续期内尽快IPO,但如果模式不行,是拿不到钱的,换句话说,拿了也白拿。另一个“模式敏感症”的反例是“视频类网站”,很多创业者很不服气的跟我说,你看视频网站都是在烧钱,他们融资前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利润怎么都拿到投资了?哈,这本质的原因是媒体的投入产业回报属性所在,媒体就是这样,先烧等到了有用户群,再开始收广告费的,所以他的模式牛啊。
二、市场敏感型
有些企业,模式也很牛,但市场不行,也融不到资。市场有几种可能的敏感区域:一是市场本身还没有起来,也许在国外他是有成熟市场的,但因为经济、文化、消费或者是时间的差异,导致国内市场还处于培育期,这样一来,你的市场规模就起不来,有VC曾经对方创资本明言道:我们不做没有十亿的市场规模,我们是不做的,的确,没有十亿的市场总容量,你的企业能大到什么地步?那是不可能培育出一间上市公司出来的。另一种情况是市场有先烈们培育出来了,但你的企业就没有什么特殊的手段去拿下市场,这就变得战术了,我遇到了一间企业就是这样,市场好得一塌糊涂,就是因为他的手段除了广告还是广告,让投资人感觉到没有创新,几轮下来,清醒之后,还是没有拿到钱,所以有好的模式这样的“天时”了,还得有市场趋势与现状这样的“地利”配合才行。
三、团队敏感型
这是融资失败或投资失败案例中,最常见的问题了。我分别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是互联网服务的,同类型的服务在美国有上市公司,中国的市场需求也有,模式也是替代性的,但就是团队不行,CEO第一心胸过小第二整合不起来团队第三没有格局,结果算是见遍了投资商却是没有愿意给他钱,“投资是投人、人、还是人”,这句话很虚,也大帽子,但也是很实在的。第二是一个拿到投资的企业,很有名的,如果说出来,你一定知道这间公司,他的公司有7个VC,投资的VC过多,股权十分分散,前二大股东都是VC了,创业者权益很少了,这就是造成了董事会与团队之不和的主要因素了,结果这间公司包括CEO在内的团队都换了三次,这不,最近刚换了一次,我发现原因不是在团队的业务素质不行,而是团队不是某个董事会核心成员的嫡系,哈,也许你不信,但这是在中国,VC们也是人啊,是人就会有人性丑陋的一面。拿到VC的钱又怎么样?最近还不是被钱迷了创业者的眼睛?!
四、竞争敏感型
这很简单,就是这个生意为何你能做别人不能做。最近有一个很熟的VC明确的告诉我说:你不要接媒体的项目了!我问她原因,她说她看过了至少有1000个BP说是要以分众为竞争对手的计划书,她们自己投资了三家,但都狗屁得不行,哈,我想想也是,媒体最近有点过火了啊,投资有点过度的倾向了。人是从猴子变来的,而猴子是最善于去模仿的,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当代的英雄,那么你会发现你真的开始做时,你在品牌、资金、团队、影响力、执行力、制度、战略等一系列方面都比不过人家,这个时间你的结局很明显只有两个:要么你做不起来,创业了一段错业,要么你做起来了,你的创新就白白送给你的强大竞争对手了,因为他会抄的。我前天在飞机看到中国经营报采访马化腾的文章,马的经营思想之核心就“抄”嘛,他强调要对新生事物反应迅速、及时,是的,他得到成果了,保持住QQ的创新了,但你这个小企业就惨了,白白为人家做了脑夫,就像博客之父方兴东一样,我们应该感谢他为博客与中国互联网做的事情,但他的确没有享受到与他的创意相对等的创新成果,谁让这个世界是资本主义的呢,市场经济的核心嘛,就是竞争呐!如果你融资的话,千万要差异化设计,别给自己找个拳王当陪练,因为这样的话,你多半会被练死!
五、财务敏感型
说实话,我见过的创业者企业家是够多了,还没有几个能够在融资时准确的说出自己企业值多少钱的,究其原因是他不懂财务,更不懂得融资原来是要看未来的,要在财务上玩未来的空手道的,没有明白过来,你的valuation就只能任VC们给你规划了。所以很多企业,没有在财务上规划好,融资是很吃亏的事情。我今天还遇到一个企业打电话过来问财务顾问的作用,我只问了他几个财务问题,他不懂,哈,我就告诉他,你不懂,这就代表着我们的价值。
六、生存敏感型
有很多企业上面的一切都好,他就是融不到钱,也就是创不成功业,其主要原因还是生存上的问题。九城的老朱曾经说过:人最重要的是生命还是财富,你肯定会选择生命;那么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生存还是发展,当然了,你肯定会选择生存。逻辑很正确,很简单,但做起来,就不是人人都懂的事情了,很多企业生存基本没有打好,发展与融资是谈来上的,或者说是没有保障与不持久的。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与人和、讲究五行相生,其实应用到融资上面来也是这样的,找到自己的弱点与敏感区域的创业者才能对症下药,融资不是创业者创业者的全部,只是一个寻找伙伴的环节,要想这辈子拼拼实现梦想,内视自己的不足才是正途。
由方创资本主办,聚网与康湃谊共同承办的2008华南风险投资与融资峰会于6.18在广州天河北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受到投资人与企业家的如潮好评。
2008华南风险投资与融资峰会现场图片如下:
1、6月18日会议在羊城天河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2、峰会由IT时代周刊出品人总编天使投资人曹健主持
3、方创资本吴明华致辞
4、会议由30名投资人及260名企业家及媒体等组成
5、中经合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演讲
6、汇丰直接投资中国区首席代表董事梁英杰演讲
7、IDGVC副总裁候朗基主题演讲
8、赛富基金合伙人苏君祥主题演讲
9、海汇创投与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参加第一分论坛
10、伟高达创投与IDGVC的代表在第一论坛上发言
11、北极光创投高级顾问李立新主持第一论坛
12、第一分论坛围绕《投资商的喜好》展开了讨论
13、与会企业家积极与第一论坛嘉宾展开讨论
14、第二分论坛围绕《企业家的融资准备》展开讨论
15、华南创投界元老_鼎晖基金合伙人王树也参与了第二论坛
16、红杉资本与深圳创新投资的投资人参与论坛
17、昭时投资执行合伙人李云峰很关注消费行业
18、IDGVC的何昊做主题发言
19、第二论坛由方创资本吴明华主持
20、创业者在第二论坛提了很多精彩的问题
21、现场安排了5家VC项目与2家PE企业家路演
22、下午的路演中有不少优秀的好项目
23、与会企业家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
5.23,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等六家电信企业重组方案,方案称要将六家企业组成三家,目的是有利于形成竞争局面,并据此消除电信业的垄断。昨天下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又发布关于重组进程的公告。公告说联通将以总计11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CDMA网络资产和业务(分别作价662亿元和438亿元)出售给中国电信集团和上市公司,并将与中国网通以换股方式合并,这样看来,网通将正式并入联通。
纵观这次流传已久的重组全过程,可见是一张3G牌照引起的电信业内部大分家,说是为了形成竞争局面,其实6家运营商比3家运营商更有利于部分,再说是为了消除电信业垄断,但数量的减少更有利于新垄断的生成,其中的最值得玩味的是3G的牌照问题,牌照是有限的,但还是不能满足所有公司实现全业务的愿望,政府的做法是不能厚此薄彼,怎么办?唯有将分过的家再重新分一次,反正都是一个老板,左手倒右手,还不是一句话,其实影响决策的最大因素,绝非市场,而是官员的安排与各主管部门的利益平衡问题。如果说90年代的电信业大改革是为了引入竞争,这一次的重组,更多是的想法是为了在3G上减少投入,提高利用率而已。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移动运营商的层次,联通的确比移动差太多,不输血的话,它还能够坚持得下去还是一个问题,更别说要再行做几百亿的3G业务投入了,这样看来,合并也是无赖之举。
勿需多论,来谈谈新的商机。按这次并购的最新消息,最后的三大运营商是移动、电信与联通,而后很可能在奥运会结束后,正式发放3G牌照给这三家。3G有一个建设周期与应用周期,在我的估计应该在一年左右,3G从终端到网络再到应用的产业链可能就会形成与完善,毕竟在GSM与CDMA上面,产业链是积累了无数宝贵经验的。3G正式下来后,对于消费者与从业者来有不少的机遇。
首先,消费者语音消费会下降。在消费层面上来说,语音业务的消费一定会降很多下来,单向收费加上各种新品牌上来后的促销,会对ARPU值起到降温的作用,那种动辙几千的话费会降下来,这是给消费者的实惠。
其次,数据业务消费会上升。3G一直以来让我们魂牵梦绕的一大因素,就是带宽真正上去了,而高速公路修好了,总得跑车吧,跑什么车决定了电信运营商们的数据业务能否上得去,说实话,全球范围来看,数据业务都是运营商们的最后利润增值点,这方面不上去,整体收入是上不去的,毕竟手机市场的普及率已渐到顶了。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预见,各大运营商都会纷纷开放数据内容合作的平台,各种手机上的新内容都会应运而生,数据业务的消费有可能会超过语音的消费值。
再次,网络与手机将互通,手机即是一台手持电脑。如果运营商采用分阶段的包月数据业务,那么手机的第一应用,说不定会从打电话变成上网。那时用手机挂IM将是绝大多数人时尚的选择,纯粹的短信业务的增长会放慢,毕竟IM的功能比短信要互动得多了。
最后,SP会消失而CP会爆长。对应2G上的SP不爽的经验,3G的增值业务,非常有可能没有SP这一说了,只有CP直接对应手机互联网业务与运营商的代收费业务,内容为王再次显得那么重要,新一代手机杀手锏的制造公司有可能会再出现几个上市的神话,这一点风险投资商们得注意了别错过中国手机网民一下子超过5亿这一历史性时刻。而与之相对的是,WAP等原来手机相关的应用,势必会受到打击,因为互联网内容的直接接入会造成手机内容服务的井喷。
也许到了那一天,中国手机上网的人比用电脑上网的更多,很显示这次电信重组为我们带来了3G,更为从业者带来了很大的“商机”。